眼下,榆林市横山区无定河沿岸水稻种植正值大面积插秧阶段。一台台插秧机将秧苗整齐地插进水田;已经完成插秧的田块里,农户正忙着往稻田里投放蟹苗,密密麻麻的小螃蟹在秧苗间爬动。
“受此前气温偏低影响,今年插秧时间有所推迟。随着气温回升,我们抢抓农时,加快插秧进度,确保水稻生产保量稳产,预计年产量在3500吨左右。”6月13日,家住横山区的种粮大户乔俊宏告诉记者,稻田里放养的稻田蟹是专门从沿海地区引进的青蟹品种,单只青蟹重达0.5公斤多,市场前景非常不错。
(资料图片)
无定河流域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水稻适生区。近年来,横山区充分利用无定河流域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稻渔立体生态种养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让农户实现“一地双赢”。
“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4万亩,引进19个水稻品种开展试验展示,繁育良种7个,预计全年稻谷产量达2万吨,占全区粮食产量近10%。”横山区农技中心主任王久国表示,横山区今年首次实现全域稻渔综合种养全覆盖,亩均可增收800多元。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是榆林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榆林南部山区位于北纬38度世界优质苹果黄金产业带,近年来,依靠优异的种植条件发展起来的山地苹果,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绥德县名州镇赵家坬村村民的记忆里,家门口的几个山头6年前还是“光秃秃一片”。也是从那时开始,当地人丁汝泽成立了合作社,整理本村及周边村子土地近万亩,打造优质山地有机苹果示范园区。
经过几年发展,这片山头上的苹果已经成为村民们眼中的“致富果”。“我们的苹果味道甜、色泽艳、口感好。从苹果树开花到结果,再到苹果生长成熟,我们都是按照园艺专家的指导进行标准化管理,果园里施的都是有机肥。”丁汝泽介绍,如今园区苹果挂果后,每亩地年纯收入可达5000元。
据统计,2022年,榆林市苹果种植面积达116万亩,产量65万吨,实现产值48亿元。山地苹果已经成为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吴堡青梨至今已有千余年种植历史,但“出圈”却是近些年的事。
“出圈”是啥?霍月明不懂。可这位已到古稀之年的吴堡县辛家沟镇霍家山村村民明显感受到了如今青梨种植的不同——不仅品种、口味变好了,销路也不愁,还能卖上好价钱。
“改良过的青梨树最快3年便能挂果,达到盛果期后亩产可达4吨,效益非常好,咱农户种植也有了希望!”指着家门口的200亩青梨地,种地“老把式”霍月明心里甜滋滋的。
吴堡栽桑养蚕的历史同样悠久。如今,随着蚕丝加工厂逐渐兴起,当地蚕农们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2021年,吴堡桑蚕茧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吴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永红介绍,通过“一棵桑、一条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吴堡县提升蚕桑产业布局,完善蚕桑上下游产业链,走出一条蚕桑产业致富路。
2023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如何巩固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榆林的主要思路和方向依然是产业。
“我们将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持续发展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在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走出一条‘钱’景广阔的特色种植养殖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周明 通讯员 马腾)